小米、LG纷纷入局!智能显示器面世,会成电视行业新赛道吗?
在科技产品推陈出新的浪潮里,智能显示器崭露头角,吸引众人目光。前段时间,红米推出 G Pro 27U 显示器,作为 G Pro 27 的进阶款,它换上 4K 160Hz 高刷新率面板,峰值亮度大幅提升至 1600nits。尤为惊艳的是,它内置小米澎湃 OS 2,摇身一变成为 “双模显示器”,既能满足电竞玩家对高刷新率的极致追求,又能充当 “电视”,无需外接设备,直接畅享小米影视 VIP 资源,还能与米家全屋智能联动,玩法多样。
无独有偶,LG 也不甘落后,发布了 UltraGear OLED GX9s 智能显示器,内置电视操作系统 webOS。国内外两大知名品牌前后脚推出自带操作系统的显示器,种种迹象表明,智能显示器有望引领显示行业走向新方向。只是,这般与电视极为相似的产品,和传统电视到底有何不同呢?
从政策法规层面来看,电视与智能显示器的界限十分清晰。在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中,电视属于 “0808:各种成像方式的彩色电视接收机、电视机顶盒” 类别,显示器则归为 “0903:与计算机连用的显示设备”。这表明,电视的核心在于具备接收广播电视信号的能力,国内电视至今普遍保留 RF 数字同轴接口,多数产品还有 DTMB 机内解码能力,接上 DTMB 数字地面波天线,就能免费收看电视直播。反观智能显示器,不允许有电视接收功能,也没有 RF 信号接口,彻底脱离广电体系。好处就是,智能显示器上的影视 App,原则上无需 “套壳” 电视服务商,可直接使用手机端会员,为用户省下一笔开支。
在硬件设计上,智能显示器与智能电视因使用场景不同而大相径庭。通常,电视用户多依赖内置影视资源,不管是看剧、听音乐,还是大屏健身,都习惯用电视系统内的 App。但智能显示器用户受过往使用习惯影响,更倾向依靠外部输入源。以小雷为例,在使用 Mini LED 显示器前,一直把 48 寸 LG C1 当智能显示器,可几乎没用过其内置的 webOS,观影时也更偏爱电脑网页版或 PS5 里的客户端。基于此,显示器在硬件配置上更侧重于控制背光驱动、降低显示延迟,无需复杂的画面优化;电视则相反,需用复杂算法逐帧、逐像素优化画面,对显示延迟要求不高。所以,像红米 G Pro 27U 这类智能显示器,要想获得市场认可,就得在不同模式的硬件需求间找到平衡。
如今的技术条件下,让智能显示器兼具电视画质与电竞显示器响应速度并非难事。LG C5 已支持 G-Syns、144Hz VRR、杜比视界、杜比全景声等技术,几年前创维也在 G90 OLED 电竞显示器中通过双模方案实现独立的酷开系统。相比之下,智能电视的内容生态能否顺利延续到智能显示器领域,才是各大品牌亟待探索的关键问题。在智能电视时代,受电视牌照和大屏交互门槛限制,电视自带的影视 App 是多数用户首选。而智能显示器不受此约束,电脑背靠整个互联网,资源丰富度远超小米影视 VIP 等平台,且 Windows、macOS 的键鼠操作,更适配 27 英寸这类小尺寸屏幕。不过,在移动互联网盛行、年轻人习惯手机操作的当下,智能显示器基于电视、手机的操作逻辑,说不定更契合年轻用户需求,成为小屏娱乐(手机平板)与大屏娱乐(电视)间的 “桥梁”,像红米 G Pro 27U 加入 NFC 手机投屏功能,就极大简化了操作流程。
事实上,除小米外,各大电视品牌这几年纷纷进军显示器赛道。雷鸟在 2024 年 10 月发布的雷鸟 U9 显示器,凭借 4K 165Hz 高分高刷面板搭配 2304 超高 Mini LED 背光分区,跻身高端电竞显示器前列;海信大圣 G9 把万元电视同款的黑曜屏技术应用到电竞显示器上,刷新画质记录;三星、索尼等传统电视老牌也推出电竞显示器产品,显示器品牌与电视品牌的界限愈发模糊。电视品牌此举,或是应对市场困境的 “突围” 尝试。据洛图科技年初发布的《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追踪》显示,2024 年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为 3596 万台,同比下降 1.6%,创下 2010 年以来新低。电视品牌生存空间被手机、平板、闺蜜机等挤压,“电视牌照” 制度又常遭用户诟病。此时,凭借技术积累入局智能显示器,不失为良策。智能显示器在硬件上可沿用电视品牌技术,生态上脱离广电体系,能直接与视频平台合作,以更低价格提供更丰富视频资源,若能解决电视会员与手机会员不通用这一痛点,在智能显示器品类中有望大放异彩。
智能显示器究竟是电视行业的新赛道,还是昙花一现的 “炒冷饭”,目前尚无定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只要解决用户重复购买会员的痛点,智能显示器就具备存在价值与发展潜力,未来如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