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青岛家电产业突破:年营收4000亿背后的创新与挑战


网络 02-20

  2025年伊始,青岛企业界迎来重磅消息——首家年营收突破4000亿元的企业诞生。这一荣誉毫无悬念地归属于海尔。从2024年的营收结构来看,尽管新产业快速发展,家电业务仍贡献了超过一半的收入。

  作为家电行业的创新标杆,海尔再次证明了家电行业强大的迭代进化能力。尽管与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相比,家电常被视为“传统产业”,但今天的家电早已不再是“三大件”时代的产物。随着AI技术的加速成熟,家电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彻底改变行业面貌。

  青岛是中国家电产业的重要基地。家电产业对青岛的意义,正如家电业务对海尔的意义,是不可动摇的基本盘和压舱石。为此,青岛将智能家电产业列为三大优势产业之首,积极布局智能服务型家电、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细分赛道,目标是在2027年将智能家电产业规模提升至4200亿元,打造世界级高端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锚定“世界级”,开辟新增长曲线

  在智能家电的未来规划中,“世界级”三个字充分体现了青岛的雄心。作为青岛制造业的最大优势,家电产业拥有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大龙头企业,其“总部经济”优势在全国独一无二。2023年数据显示,青岛智能家电产业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成为中国家电产业的重要创新策源地。

  2024年,青岛家电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海尔的多维精准控制家用保鲜电器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海信全球首创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实现了液晶显示技术的重大跨越。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青岛已成功获得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两大“国字号”荣誉,目标是从全国领先迈向全球领先,代表中国家电产业的最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

  当前,家电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青岛冲击“世界级”目标既面临机遇,也充满挑战。从1999年第一台联网冰箱问世,到智慧家庭概念的兴起,智能家电的发展已走过多年。然而,随着AI大模型的成熟,智能家电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奇点”时刻。AI技术的进步有望大幅提升家电的智能化体验,打破设备功能壁垒,以更无感的方式融入未来智慧生活场景。

  过去一年,小米在武汉开工建设首座智能家电工厂,计划于2026年量产;华为将全屋智能品牌升级为鸿蒙智家,提供更全面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家电产业正成为众多企业竞相布局的热门领域,其未来前景备受期待。据摩澜数智发布的《智能家电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家电市场规模达530.4亿美元,预计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7.4%。智能家电的产品边界不断扩展,正在孕育更多新品类,甚至可能成就一个全新的“新兴产业”。

  青岛提出重点发展智能服务型家电和可穿戴智能设备,顺应了智能家电产业的演进趋势。面对产业迭代和日益激烈的竞争,青岛的智能家电产业升级思路更加清晰——在稳固既有优势的同时,培育“新物种”和“新曲线”。

  布局新场景,发力家庭服务机器人

  随着智能家居和全屋智能的发展,机器人正成为一种新型“家电”。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等早已普及,而AI技术的进步正推动更多智能家庭机器人进入大众视野。尤其是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最具颠覆性的智能终端之一,已开始进入家庭场景。

  挪威机器人初创公司1X科技推出的家用双足人形机器人NEO Beta,能够完成冲咖啡、叠衣服、递送物品等任务;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发的家务机器人Mobile ALOHA,可完成烹饪、拉拉链等复杂任务;国内石头科技的扫地机器人配备了机械臂,具备移开障碍物和智能整理功能。业内专家预测,未来5到10年,随着感知系统和操作技术的进步,家用机器人有望实现普及。目前,已有超过100家上市公司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其中多家与家电企业展开合作。

  青岛在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域已初步布局。2024年,海尔智家和海信集团分别领衔的山东省服务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入选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名单,重点聚焦家庭服务机器人。在2024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海尔智家联合乐聚机器人推出了国内首款专为家庭场景设计的服务通用人形机器人“夸父”,能够完成洗衣、浇花、插花等家务任务。

  根据规划,青岛将围绕家庭清洁、看护、陪伴、教育、烹饪等新兴需求,加快推动家庭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和优化,打造国内重要的家庭服务机器人研发制造基地。

  聚焦新需求,做强可穿戴智能设备

  在2025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2025)上,AI眼镜成为焦点。从Rokid、雷鸟等AR厂商,到星纪魅族、雷神科技等跨界企业,再到Haliday、Vuzix等新创公司,纷纷在AI与AR结合、语音交互、翻译功能等领域展开竞争。

  AI技术的进步推动可穿戴设备进入高频创新时代。初创公司Humane开发的AI Pin设备,可通过投影方式完成交互;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也进军可穿戴领域,推出智能戒指、智能吊坠等产品。作为与人体距离最近的移动终端硬件,可穿戴设备正在部分场景中取代手机和电脑,成为生活必需品。

  近年来,青岛在虚拟现实领域加速布局。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已集聚大朋VR、歌尔等头部企业,龙头企业的高端VR产品出货量占国内市场的80%以上。青岛还获批创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检测平台和中试平台已正式启用,覆盖声学、光学、硬件等多个领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虚拟现实中试验证平台。

  未来,青岛将依托虚拟现实研发制造基地的优势,扩大VR终端产品生产规模,布局VR一体机、AR眼镜、MR头显等交互式可穿戴设备。同时,面向大众消费热点,推动AI大模型赋能终端产品,发展AI眼镜、AI手表、AI耳机等可穿戴设备,进一步丰富产品形态和应用场景。

  青岛已绘就更具未来属性的产业版图,正全力突破家电产业的传统天花板,向着“世界级”目标加速迈进。

评论
发表评论
×
用户名不能为空
密码不能为空
短信验证码不能为空
用户名不能为空
密码不能为空
密码确认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