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格力电器的“围城”:小米只是表象,市场才是真相


网络 11-11

  在王自如的直播间里,一场关于小米与格力电器竞争的讨论悄然升温。有网友断言,小米仅凭电器领域就能将格力击垮,王自如则以一句“小瞧格力了”回应,引发了外界对两者竞争态势的无限遐想。然而,这场看似小米与格力之间的较量,实则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市场变革。

  小米自去年618以来,在空调市场异军突起,其增长势头之猛,令人瞩目。反观格力,却因未能及时把握市场脉搏,陷入营收、净利润双下滑的困境。表面上看,小米的崛起似乎对格力构成了直接威胁,实则不然。格力二、三季度的下滑,更多源于自身调整速度未能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而非单纯因为小米的竞争。

  空调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调整。数据表明,市场已进入洗牌期,小米智能大家电业务的高速增长与格力电器的营收下滑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引发了格力电器的不安,更折射出空调市场新老实力竞争加剧、品牌格局动态调整的现实。格力在二、三季度固守高利润率战略,而小米则凭借高性价比和生态链优势,成功抢占年轻消费市场。

  格力电器的压力,并非直接来源于小米,而是市场整体基调的巨大调整。中国消费市场“K型分化”趋势明显,线上渠道成为主流,中低端机型销售占比提升,价格战愈演愈烈。格力长期依赖的线下经销商体系,在线上渠道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反而成为了负担。与此同时,格力坚持的“高利润率”策略,在低端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

  小米的崛起,放大了格力在反应速度上的滞后。小米用互联网的打法改变了游戏规则,迫使所有玩家必须更快、更灵活。然而,格力的对手远不止小米,美的、海尔等品牌也迅速跟进价格战,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格力在均价高、降价幅度小的情况下,战略敏捷性不足的问题暴露无遗。

  格力真正的对手,是那个它曾亲手参与构建、如今却已截然不同的市场本身。小米的崛起,本质上是市场结构性调整的“结果”和“催化剂”。格力的破局关键,不在于能否在舆论上“赢”过小米,而在于能否完成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重塑一个与新时代同频的战略节奏。这场考验,对格力而言,才刚刚开始。

评论
发表评论
×
用户名不能为空
密码不能为空
短信验证码不能为空
用户名不能为空
密码不能为空
密码确认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