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锁量额双增超20%!"换优"新趋势下谨防企业“浑水摸鱼”
在一众智能产品中,今年智能门锁市场表现亮眼,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门锁量额规模同比增长均超过20%。尤其是中高端价格段产品销量增长更快,这一市场表现与国补政策关系密切,国补不仅加速了智能门锁进一步渗透,同时也加快了品牌之间的分化。
量额均增超过20%,智能门锁迎结构升级
虽然没有被列入12大类中,但是据多地公布的政策,不少地区都将智能门锁纳入了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范围,补贴范围在15%或者20%不等。
洛图科技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4年,中国智能门锁市场的规模从200万套升至1747万套,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
不过,伴随着更多的企业加入这一行业分一杯羹,智能门锁在近几年也经历了产品同质化、低价竞争等问题,增速明显放缓。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尤其是政策补贴主要倾向绿色高端智能产品,在这轮政策中,智能门锁经历了结构的快速升级。
2025年,这一表现更为明显,洛图科技传统主流电商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2000-2499元、3000-3499元两大价格段的智能门锁销量同比涨幅最高,均超过了80%。
国补根据价格按比例补贴的方式,进一步放大这些效应,东吴证券研究所认为,国补之后,价格稳定、高价优质的品牌产品增长较快,反映出用户在选择商品时不仅考虑眼前的“换新”,更关注未来的使用“品质”。因此用户在选择产品时,更关注高性能、绿色、智能、健康的产品,呈现出“换新”到“换优”的过渡。
国补带来的另一大影响则是品牌格局的重塑,目前,智能门锁品牌主要有专业品牌、综合品牌、互联网品牌、安防品牌等,因为智能门锁行业相对一些重资产行业而言资金要求不高,同时技术门槛不高,由此造成智能门锁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品牌更迭迅速。据奥维云网发布的《2024中国智能门锁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退出品牌为92个;2022年新进入品牌为96个,同时有115个品牌退出;2023年新进入144个,退出135个;2024年新进入106个。
国补也进一步加大了头部品牌的市场集中度,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TOP4品牌的合计销量份额(CR4)约为50%,较去年同期增长近9个百分点。
进入功能集成竞争时代,谨防浑水摸鱼的企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门锁功能经历快速迭代,从指纹识别到人脸识别,再到当下火爆的静脉识别等等,在功能开发上,指纹、密码、刷卡解锁等基础功能几近饱和,人脸识别、静脉识别等创新技术进入壁垒较低,主要以功能堆叠的方式布局高端市场。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传统电商,静脉识别智能门锁的零售量占比达到11%,零售额占比达到18%;猫眼智能门锁的零售量占比已经突破50%,达到54%。多功能产品中,“猫眼+大屏+人脸识别”的多功能组合市场占比表现最佳,零售量占比为28%,零售额占比达到30%。
面对如此琳琅满目的功能,价格是消费者衡量产品品质的唯一标准吗?值得警惕的是,在此轮国补中也有不少“浑水摸鱼”的企业,有消费者就在社交平台反馈,选购的两款智能门锁产品国补后比自己去年没参与补贴前购买的价格还要高,让消费者大呼商家“不厚道”。
图源小红书
2025年4月1日,《网络安全技术智能门锁网络安全技术规范》(GB/T44602-2024)正式实施。作为智能门锁领域的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智能门锁网络安全技术规范》也为规范智能门锁市场提供了指引,该标准尤其聚焦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明确了相关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例如,标准规定,指纹识别功能要具备防复制指纹伪造,防指纹照片伪造的能力,防假体指纹伪造,防AI深度合成伪造的能力。人脸识别功能要具备防复制人脸伪造,防人脸照片伪造,防面具伪造,防人脸视频伪造,防人脸电脑图像合成伪造,防假体面具伪造,防AI深度合成伪造的能力。
不过,中国家电网记者在电商平台上咨询了几家客服,多家客服表示对产品是否适用该标准并不清楚。
今年以来,据各地公布的智能门锁相关的市场监督抽查结果,仍然有质量不合格的现象出现,例如漯河市公布的检查结果中商标为“卡赫顿”的智能指纹锁不合格、北京市公布的“FSL半自动滑盖款智能门锁无锁体”、海南省公布的商标为“宝迪尼”的智能门锁不合格、江苏省张家港市公布的生产单位为箭牌智能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的箭牌智能门锁不合格等等。
国补政策的施行,不断助力智能门锁产业的升级,进一步提升渗透率,在这一过程中,更应该谨防一些投机取巧的企业趁虚而入,智能门锁与很多家电产品都不相同,用户对其的安全性更为看重,一旦让消费者对这一品类产生了不信任的印象,想要再建立起来难上加难。因此,行业更应该借助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和新国标的时机,让“良币驱逐劣币”,进一步规范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