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强势回归:AI 驱动增长,电商战略明晰
在商业舞台的聚光灯下,阿里巴巴近期交出的一份财报成绩,无疑令人瞩目,远超市场预期。
2 月 20 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发布 2025 财年第三财季(即 2024 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该季度阿里巴巴实现营收 2801.54 亿元,同比增长 8%;经调整息税前利润(EBITA)达到 548.31 亿元,同比增长 4%;净利润更是飙升至 464.34 亿元,同比增长 333%。亮眼的业绩表现,迅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当晚的财报分析师电话会,阿里管理层接连抛出重磅消息。集团 CEO 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将在三大 AI 领域大幅增加投入,且预计投入规模将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新上任的阿里电商事业群 CEO 蒋凡,首次亮相便明确了国内外电商发展的中长期目标。而集团 CFO 徐宏则透露,将继续通过股息、回购以及对高增长业务的投入等方式,提升股东的回报。
吴泳铭表示:“阿里巴巴对聚焦电商和 AI 加云的发展战略充满信心,新技术周期带来的商业机遇让我们满怀期待。” 未来,阿里巴巴将持续专注于三大核心业务类型:国内外的电商业务、AI 与云计算相结合的科技业务以及互联网平台产品。
这份超预期的财报,直接刺激了阿里股价的强劲表现。当地时间 2 月 20 日,阿里巴巴美股收盘时大涨 8.09%,成交金额高达 162.95 亿美元,成为当日美股成交额排名第三的股票。2 月 21 日,港股市场上阿里巴巴同样表现出色,收盘涨幅达 14.56%,股价报 138.50 港元,全天成交额为 444.58 亿港元,目前市值已达 2.63 万亿港元。
收入端:核心业务增长显著
从收入构成来看,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增长势头迅猛,呈现出全面复苏的态势。
电商业务作为阿里的基石,本季度表现尤为突出。为集团贡献近半营收的淘天,实现收入同比加速增长 5%,达到 1360.91 亿元,扭转了此前三个季度增长乏力的局面(此前增长区间在 - 1% 至 2%)。在跨境业务的有力带动下,国际数字商业实现收入 377.56 亿元,同比增长 32%,且增速相比上季度进一步提升。
得益于一系列商业化举措的有效实施,淘天的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长 9%,达到 1007.90 亿元,这主要得益于线上商品交易总额(GMV)的增长以及货币化率(Take Rate)的同比提升。同时,88VIP 数量持续保持双位数的同比增长,目前已达到约 4900 万。
作为 AI 领域的先锋,云智能集团本季度收入也实现了双位数增长,重回 13% 的同比增速,创收 317.42 亿元。其整体收入(不包括来自阿里巴巴并表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 11%,主要由公共云业务收入的双位数增长所推动。值得一提的是,阿里的 AI 相关产品收入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的同比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此外,本地生活集团营收同比增长 12%,达到 169.88 亿元;大文娱营收为 54.38 亿元,同比增长 8%。不过,菜鸟营收出现了 1% 的下滑,为 282.41 亿元。而包括高鑫零售、盒马、阿里健康等在内的 “所有其他” 业务收入达 531.02 亿元,同比增长 13%。总体而言,除菜鸟收入略有下滑外,其他板块业务均实现了收入的同比正增长。
阿里巴巴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菜鸟集团正在进行业务调整,电商业务将承担部分物流平台职责,而菜鸟将专注于打造全球智能物流网络,为电商业务和第三方客户提供端到端的物流服务。
吴泳铭指出,过去一年,阿里坚持以用户为先、AI 驱动的战略,聚焦电商和 AI 加云两大核心业务。经过一年的变革,核心业务增长加速,线下业务基本完成资产出售,各业务已具备较强的基础,并展现出盈利能力。展望未来,他认为由 AI 推动的云智能集团收入增速还将持续提升,阿里将继续聚焦电商和云计算战略,持续投入以实现长期增长。
利润端:亮点频现,亏损收窄
本季度,阿里巴巴在利润方面也有诸多亮点。首先,淘天集团结束了连续三个季度经调整 EBITA 同比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其次,本地生活和大文娱的亏损同比明显收窄。据财报电话会上相关负责人透露,高德已实现季度盈利。
从各分部的经调整 EBITA 来看,本季度淘天盈利 610.83 亿元,同比增长 2%;云智能集团盈利 31.38 亿元,同比增长 33%;菜鸟集团盈利 2.35 亿元,但同比下滑 76%;国际数字商业、本地生活、大文娱以及 “所有其他” 业务分别亏损 49.52 亿元、5.96 亿元、3.09 亿元和 31.56 亿元。
阿里巴巴管理层表示,在推动核心业务增长的同时,公司保持了财务的稳健性并提升了运营效率。预计大部分亏损业务将在未来 1 至 2 年内实现盈亏平衡,并逐步为公司贡献规模化的能力。
AI 布局:三大方向,引领未来
AI 无疑是阿里巴巴实现再次腾飞的关键驱动力,公司也在持续加大对 AI 领域的投入。
阿里 2025 财年第三季度季报显示,该季度资本开支达 317.75 亿元,环比大增 80%,主要用于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扩展、技术研发以及新兴市场的开拓。
吴泳铭明确了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在 AI 领域的三大投资方向。第一,加大对 AI 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他表示:“未来三年,集团在云和 AI 的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 第二,大力提升 AI 基础模型的研发投入,确保在技术上保持先进性和行业领先地位,同时推动 AI 原生应用的发展。第三,加速现有业务的 AI 转型升级,持续增加 AI 应用的研发投入和算力投入,运用 AI 技术深度改造和升级各个业务板块。
吴泳铭在财报电话会上强调:“我们认为这一次的 AI 机会,可能是几十年一遇的行业变革。” 事实上,阿里巴巴能够在 AI 赛道上取得优异成绩,得益于其前瞻性的布局。
2023 年 9 月,蔡崇信和吴泳铭分别出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和 CEO,此后公司便开始大力布局 AI 领域。阿里的 AI 布局主要包括三个层面:阿里云提供算力支持,并依托自主研发的通义千问大模型对外提供大模型服务;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将 AI 技术深度应用于自身的生态场景,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布局 AI 初创领域,对包括月之暗面在内的多家初创公司进行战略投资。
随着各行各业对 AI 技术的需求快速增长,阿里云的产品需求也在迅速攀升,营收增速不断提升。今年 1 月,阿里全新开源新一代多模态模型 Qwen2.5-VL,并推出基于 MoE 架构的旗舰模型 Qwen2.5-Max,这两个模型在多项权威基准评测中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通义千问 Qwen 大模型已成为全球最大的 AI 模型家族之一。截至 2025 年 1 月 31 日,基于 Qwen 模型家族在 Hugging Face 上开发的衍生模型数量已超过 9 万个,在主流组织中排名第一。吴泳铭还透露,阿里近期将发布基于 Qwen2.5-Max 的深度推理模型。
目前,阿里巴巴已经看到了内部应用与 AI 结合的诸多机会。在生活消费入口方面,利用 AI 技术加强与平台消费者的互动,提高交易效率;在购物及购物决策场景中,借助 AI 提升淘宝用户的停留时长和用户价值,甚至有可能为淘宝带来除购物之外的更大价值。此外,在 To C 和 To B 产品领域,如夸克已成为 AI 搜索领域中国用户量最高的应用,在帮助用户搜索、提升创作生产力和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钉钉在未来也有许多通过 AI 重塑企业内协作协同场景的机会。
电商战略:聚焦增长,优化体验
对于淘天集团而言,做增长依然是接下来的核心战略。
在此次业绩电话会上,首次以阿里电商事业群 CEO 身份亮相的蒋凡表示:“国内电商方面,我们一直致力于用户体验的持续创新和优化,有效提升了用户粘性。新的一年,我们看到了用户增长的空间,将继续在用户侧进行投资。”
蒋凡还提到,过去一年淘天在商业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支付方式的优化、手续费调整以及新广告模式的推出等,都显著提升了货币化率(Take rate)。在持续改善用户体验的同时,平台也将不断优化商家的经营效率和营商环境。
蒋凡总结道:“在国内,我们的长期目标是稳定市场份额,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和营商效率。” 自 2024 年 11 月出任阿里新组建的电商事业群 CEO 后,蒋凡在春节期间召开了小范围高管会,明确了 2025 年淘宝天猫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扶持优质品牌和商家来实现增长,后续的组织和策略调整都将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最新财报也体现了这一战略方向。在商家侧,阿里致力于改善商家的运营环境,提升运营效率,自 2025 年 1 月 20 日宣布一系列惠商举措以来,“全站推广” 的商家渗透率稳步提升,尤其是中小商家从中受益,市场营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对于国际电商业务的盈利预期,蒋凡表示,B2B 业务在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有望带来可观的利润。在 B2C 业务方面,“过去我们对跨境业务进行了大量优化,有信心在未来看到跨境业务损益的明显改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寻求与本地平台的合作,这将有助于长期改善盈利状况。”
当被问及长期来看国际业务是否能比国内业务盈利更多时,蒋凡表示目前尚无法做出预判,但可以确定的是,国际业务未来的盈利路径清晰可见。
阿里高层还指出,过去几个季度,淘宝天猫仍处于 “投入阶段”,这些投入主要集中在新用户获取、VIP 用户维护以及用户体验提升等方面,并且这种投入还将持续。例如,接入其他支付接口以更好地发展新用户将成为重点工作之一。未来,平台将继续在这些方面进行投资,更加关注商家的经营环境。“这是一个收支平衡的问题,但现阶段我们会坚定地继续投入到用户和商家的营商环境建设中。”
资产规划与股东回报:聚焦主业,灵活调整
在聚焦核心业务的同时,阿里巴巴在过去几个季度加速剥离非核心资产,包括退出部分线下零售项目和边缘业务。这一举措也引发了投资者对阿里未来非核心资产撤资规划的关注。
阿里巴巴集团 CFO 徐宏表示,在 12 月份季度,阿里已对大润发、银泰完成整体退出,近期已收到反垄断审批,预计这一影响将体现在 3 月份或 6 月份季度的财报中。在非战略性的少数股权投资方面,阿里也在积极推进退出工作。
徐宏强调:“未来,阿里将继续聚焦主业,但在退出非核心投资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更加关注业务价值。” 以盒马为例,其目前已实现良好的增长和稳健的扩张,整体盈利表现出色,充分展示了线下和线上融合的数字化新零售战略的成功。因此,目前阿里并没有出售盒马的计划,未来将以更开放的心态,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来提升盒马业务在阿里集团整体估值中的体现。
进入 2025 年,市场对阿里巴巴的估值正在重新审视。1 月中旬,阿里股价曾创下近期新低,但自 1 月 14 日起,股价开始逐步回升,至今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涨幅已超过 74%。
展望未来,从股东回报的角度出发,徐宏表示阿里将继续通过股息、回购以及对高增长业务的投入等方式,提升股东回报。在股份回购方面,公司会根据股价走势,灵活使用董事会批准的回购额度,以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阿里巴巴此次发布的财报,不仅展示了其在业绩上的强劲复苏,更清晰地勾勒出了公司未来在 AI 和电商领域的发展战略。在 AI 的驱动下,阿里巴巴有望在新一轮的科技浪潮中再次引领行业发展,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