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之际万物复苏 冷暖变化养生要注意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yú),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养生方面需要根据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的调养。
一、“惊蛰”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
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
惊蛰时节气温还是普遍偏低和干燥,所以很容易导致上火,在日常的饮食上就要多增加生津润肺的食物,例如雪梨、银耳、春笋等。
太阳出来后再外出锻炼
惊蛰时节早晨雾气都比较大,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早上的气温还是普遍偏低的,所以要早练的人最好等太阳出来、雾气消散之后再外出锻炼。
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
睡前泡热水脚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睡眠,睡眠的质量高了才能避免“春困”,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益处多。
预防感冒和流感
惊蛰时节,早晚温差大,阴雨天气多,乍暖还寒很容易导致感冒和流感,所以要在饮食上进行调理,使自己的免疫力得到提高,日常的保暖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惊蛰”吃什么最健康
惊蛰时节,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由于人体中的肝阳之气顺应时节而继续上升,阴血相对不足。饮食应顺应阳气的升发,更加助益于脾气,令五脏平和。
清热降火梨水
惊蛰节气吃梨,寓意跟害虫分离,也在气候多变的春日,让疾病离身体远一点。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 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双花饮
金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将金银花、山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3分钟后,将药液滗入小盆内,再煎熬1次滗出药 液,将2次药液合并,放入蜂蜜,搅匀即成。
桑椹桂圆饮
鲜桑葚60克,桂圆肉30克。将桑葚、桂圆肉洗净,加水适量,炖烂。适于心悸气促,失眠多梦,汗出,头目眩晕者食用。
人参大枣粥
人参6克,大枣(去核)15枚,粳米50克。大枣与人参、粳米共煮为粥,即可。适于月经超前,量多、色淡、质地清稀,神疲怠倦,食欲不振,气短心悸,小腹有空坠感者食用。